2022年度邵逸夫獎揭盅 歐美 6 學者奪獎瓜分共 360 萬美元獎金
2022 年度邵逸夫獎得獎名單周二 (24/5) 出爐,由 6 名歐美學者分別奪得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而頒獎禮將會半年下半年舉行。
邵逸夫獎是按已故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意願而設立的國際性科學獎項, 13 位獲邵逸夫獎學者亦曾為諾貝爾獎得主,包括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山中伸彌、德國天體物理學家 Reinhard Genzel 等,因此邵逸夫獎又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邵逸夫獎每個獎項獎金為 120 萬美元(折合約 942 萬港元),將會由得獎學者平均瓜分。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予美國福泰製藥公司聖地亞哥研究部高級副總裁暨研究部主管 Paul A. Negulescu ,以及美國愛荷華大學內科學系教授 Michael J. Welsh ,兩人分別發現囊腫性纖維化 (cystic fibrosis) 是分子、生物化學和功能上出現缺陷所引致,並鑑別和研發新藥物去修復缺陷,讓大多數患者得到治療。
有關囊腫性纖維化
囊腫性纖維化是常見的嚴重單基因遺傳疾病,全球有逾 8 萬人因病受影響。該病由囊腫性纖維化跨膜調節器(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Regulator, CFTR) 蛋白發生基因突變而造成;該蛋白是確保氯離子的正常流動,而氯離子是鹽的一種成分,存在於人體分泌出來的體液,如汗液、唾液和黏液之中。這些液體能保持細胞潤滑,對器官功能的正常運作十分重要。患囊腫性纖維化的病人會因為唾液和黏液等分泌物會得濃縮而黏稠,容易引起致命的肺部堵塞。
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陳偉儀表示,理論上要根治囊腫性纖維化需換走突變基因,過往治療時多只能處方抗生素及消炎藥以減少併發症,是治標不治本,而患者的平均壽命也只有40至50歲。然而,兩位得獎學者的發現及研發出的藥物,就成功用令突變基因發揮正常基因的功能,效果相當於換走有問題基因,助延長患者壽命,同時對治療其他基因突變遺傳病亦有貢獻。
發現過程
Michael J Welsh 在 1990-1991 年期間發現, CFTR 蛋白可形成一條氯離子通道,並揭示 CFTR 蛋白的活性是如何被調節。他的團隊通過提供正常的 CFTR 基因去糾正培養中的病人細胞囊腫性纖維化缺陷,從而證明糾正有缺陷的基因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其後的研究亦顯示,常見的 F508del 突變 CFTR蛋白能夠進入細胞膜對抗囊腫性纖維化。
至於 Paul A. Negulescu 的團隊則利用一種極具冒險的方法來篩選出可以「修復」缺陷蛋白的化合物,因而發現了能治療囊腫性纖維化的小分子。團隊發現了一種可刺激 CFTR 通道功能的 CFTR 「增強劑」——藥物Kalydeco ,但這種突破性藥物只對一小撮患有某些罕見 CFTR 突變的囊腫性纖維化患者有用,絕大多數具有CFTR-F508del 突變的則無效。 Negulescu 此後再發現「蛋白質矯正劑」,將之結合 Kalydeco 研發出三聯療法(Trikafta),並於 2019 年獲得批准臨床應用,幫助患有CFTR-F508del突變以及 177 種罕見 CFTR突變的病人控制病情。目前,有約 50% 的囊腫性纖維化患者服用福泰製藥公司的囊腫性纖維化藥物。
天文學獎
邵逸夫獎天文學獎得主為瑞典隆德大學天文學及理論物理系隆德天文台榮休教授 Lennart Lindegren ,以及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學院物理學院客座教授 Michael Perryman ,以表彰他們對天體測量學的貢獻,尤其是在歐洲太空總署依巴谷號 (Hipparcos) 及蓋亞號 (Gaia) 的構想和設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於 1989 年發射的依巴谷號,曾測量逾 10 萬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狀況,其精確度比地面觀察台高出兩個數量級。蓋亞號於2013 年發射,目前仍在運作,設計以依巴谷號為基礎,但配備精確度更高的技術,測量了數以十億計的恆星、類星體及太陽系天體的位置和轉動狀況。這兩項任務所得的成果豐碩,精準描繪出銀河系恆星的分佈及特性,以及為銀河系的形成及歷史提供獨有見解,影響天文學及天體物理學裡幾乎所有的分支。
數學科學獎
本年度的數學科學獎就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 Noga Alon ,以及英國牛津大學默頓數理邏輯講座教授 Ehud Hrushovski 奪得,以表彰他們對離散數學和模型論的貢獻,尤其是與代數幾何、拓撲和計算機科學的互相影響。
來源:
邵逸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