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女士患 12 次癌 秘密源於未見過基因突變情況
癌症,很多人都認為是不治之症,但偏偏有人在 36 歲就已經生過 12 種不同類型的癌。一個西班牙團隊就於最新刊於《科學進展》的報告中,描述了這位女士的易患癌的身體奧秘。
這位 36 歲的女性於 1986 年出生,其父母分別是 26 與 30 歲,兩人均健康且不是近親。此女性亦是經足月分娩,初生健康指數良好。然而,她在兩歲時已首次接受癌症治療。到 15歲,她被診斷出患有宮頸癌。 20 歲,她需要接受手術切除唾液腺腫瘤。一年後,她再需要進行進一步手術以切除一低惡性度肉瘤。
不過此後,她繼續被診斷出不同腫瘤,至今共患過 12 次癌,其中 5 次屬惡性腫瘤。
在這名不幸的女士及其家人同意下,由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採集了她的血液樣本,並使用單細胞 DNA 測序,來觀察數千個單個細胞內的基因突變。
團隊發現這個女士有一種獨一無二、從未見過的基因突變,令她比常人更容易患癌:她的 MAD1L1 基因兩個副本均出現了突變。 MAD1L1 基因本身負責幫助在細胞分裂之前對齊染色體,而此前亦曾被懷疑在抑制腫瘤中發揮作用。
該基因的突變並非不為人所知。事實上,這名女士的家人亦有 1 個 MAD1L1 副本出現突變,但她則是學界首次發現擁有兩個特變 MAD1L1 副本的人。更重要是,有兩個特變 MAD1L1 副本對於小鼠胚胎是致命的,因此在人類中發現這種情況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團隊指出,至今仍不知道為何該女士如何從胚胎階段發育出來,且克服 12 次癌症。
在這個女士身上,MAD1L1 的雙副本突變導致細胞複製功能出現障礙,並產生了具有不同數量染色體的細胞,其大約 30-40% 的血細胞有異常數量的染色體。
通常人體每個細胞的細胞核內都有 23 對染色體,而染色體可以說是一個 X 型的 DNA 濃縮包,當細胞即將進行有絲分裂或細胞複製時就會形成。在每一對染色體中,一個來自母親,另一個則來自父親。
患有稱為「馬賽克雜色非整倍體 (mosaic variegated aneuploidy, MVA) 」這種罕見疾病的人在不同細胞中有不同數量的染色體,就像不同顏色的瓷磚馬賽克一樣。這種情況可能是由幾種不同的基因突變引起的,而是次患過 12 種癌症的女性則有類似情況。
出生時患有 MVA 的人經常會出現發育遲緩、小頭畸形、智力障礙和其他先天性缺陷,同樣也較易患癌。然而這位女士並無智力障礙,並且過著相對正常的生活。
非整倍體在癌症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但學界已知大約 90% 的腫瘤具有額外或缺失染色體的癌細胞。
另一方面,雖然具有非整倍體的人,例如是次案例研究中的這名女士,可能會較易患癌,但他們相對有更強的免疫系統,自然產生強大的抗炎反應來對抗腫瘤。團隊指出,了解當中機制將有助於在其他情況下刺激免疫系統,為治療一些免疫力低下者帶來新的潛在醫治手段。
來源:
Science Alert, A Woman Had Cancer 12 Times by Age 36. Her Genes Showed Something Never Seen Before
報告:
Villarroya-Beltri, C., Osorio, A., Torres-Ruiz, R. & et al. (2022). Biallelic germline mutations in MAD1L1 induce a syndrome of aneuploidy with high tumor susceptibility. Science Advances Vol8, no.44. doi: 10.1126/sciadv.abq5914
文/AC、審/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