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話世界通行 多個文化父母均提高聲線與嬰孩交流

對住嬰孩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提高聲音說起「BB 話」,最新刊於《自然人類行為》的研究指,這種行為似乎也在世界各地、各種文化中普遍存在。

該研究分析了來自全球 6 大洲 21 個不同社會的 1,600 多條錄音聲帶,是迄今同類研究中範圍最廣泛的研究,而這些由 410 人錄製的聲帶更包括 18 種不同語言。

團隊發現,從北京等大城市到非洲坦桑尼亞的農村狩獵採集社區,成人與嬰兒互動時都會改變他們說話方式,使用的聲音均與其他人交談時的高。

不過,音高 (pitch) 的差異在不同社會有明顯分別:最大的差異是新西蘭英語,而坦桑尼亞的哈扎語「BB 話」音高的影響較小。

除了使用更高和更可變的音高外,父母的「BB 話」整體也使用較高音樂性的聲音、用更純淨的音色唱歌和改變說話節奏。機器學習的模型發現,「BB 話」與普通人的對話整體有 11 種不同。

團隊又指,雖然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但「BB 話」在嬰兒發育和親子關係中可能產生一些作用。

先前的研究表明,無論操甚麼語言,「BB 話」或搖籃曲的聲音都可以撫慰嬰兒情緒。

團隊亦招募了來自 187 個國家的 51,065 人,以確定「BB 話」和與普通人的對話是否明顯不同;這些人共操 199 種不同的語言。

當被問及一段演講或歌曲是針對成人還是嬰兒時,不論其母語或文化為何,參與者都在大多數情況下猜對。

領導研究的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員 Courtney Hilton 推測,「BB 話」 的出現是從與其他動物共享的聲音情感信號系統演變而來,並以重要方式與人類兒童發展的獨特長期和社會背景連結。他補充指,人類使用這些聲音與嬰兒進行社交和情感交流,並調節他們的情緒的方式,也與成年人體驗和使用音樂的核心方式形成鮮明對比,尤其音樂在我們情感和社交方面發揮各種功能的強大信號。

攝影師:Karolina Grabowska

來源:

IFL Science, Baby Talk Seems To Be A Universal Language Across The Globe

報告:

Hilton, C.B., Moser, C.J., Bertolo, M. & et al. (2022). Acoustic regularities in infant-directed speech and song across cultures. Nat Hum Behav. doi: 10.1038/s41562-022-01410-x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