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無遊客 致動物園靈長類動物作息習慣大變

COVID-19 疫情令人的生活習慣有徹底的改變,最新刊於《動物》的研究亦發現,當動物園因疫情而無遊客進入,同樣令靈長類動物改變其休息和進食的時間。

過去,與遊客互動被認為對動物園動物的福祉極為重要。然而,這些互動有可能是好或壞的。因此,學界熱衷於無遊客存在時看到的動物行為差異。

有參與是次研究的英國諾定咸特倫特大學動物園動物福利科學家 Samantha Ward 指出,靈長類動物是動物園中其中一類認知能力最強的物種,牠們與遊客的互動非常複雜,而了解遊客如何影響動物園動物行為的一個限制是牠們很少長時間接近公眾,因此疫情為團隊提供了一個獨特機會。

團隊於英國特威克羅斯動物園 (Twycross Zoo) 和諾斯利野生動物園 (Knowsley Safari) 記錄了封城期間與解封後的倭黑猩猩、黑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和東非狒狒觀察結果。

團隊發現,在幾個月園區的多次開放和關閉期間,這些靈長類動物行為發生了顯著變化,變化亦因動物而異。

隨著遊客開始返回動物園,倭黑猩猩和大猩猩獨處時間減少,而大猩猩休息時間也減少。與此同時,黑猩猩吃得更多,並增加與圍欄的互動。另外野生園區的東非狒狒則表現出較少的性和支配行為;與園區關閉時牠們看到的護林車相比,牠們也傾向於更頻繁地接近遊客汽車。

這些行為變化是好是壞未有定論。不過團隊認為,遊客重臨似乎激勵了黑猩猩和東非狒狒,而大猩猩和倭黑猩猩獨處時間減少也可被視為對其生活有改善的。

然而大猩猩這種通常不多走動的動物被遊客打擾,因為其休息的時間變少;牠們亦花更多時間改變圍欄部分,可被視為應對遊客重臨的行為。

另一有參與研究的動物園動物福利研究員 Ellen Williams 指出,遊客在場時的行為變化和圍欄使用的變化凸顯了動物園物種對其環境的適應性。

團隊又觀察到,東非狒狒有一個遊客數量門檻,超過這個門檻,動物就不再變得越來越活躍,也不再受到野生動物園裡組過的汽車刺激。

這對動物福利研究人員來說都是寶貴的數據,因為這可以幫助改善動物園和野生公園的營運和設計方式。團隊則希望在未來研究更多物種在有或無遊客的行為變化。

圖:《醉爆伴郎團 2》劇照

來源:

Science Alert, When The Pandemic Came, The Zoos Closed, And The Animals Began to Act Differently

報告:

Williams, E., Carter, A., Rendle, J. & et al. (2022). The Impact of COVID-19 Zoo Closures on Behavioural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Welfare in Primates. Animals 12(13), 1622. doi: 10.3390/ani12131622

文/A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